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

引言

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河北省宛平县卢沟桥的日本中国驻屯军与驻防当地的国军第29军之间的一次军事冲突,被认为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开始的标志。这次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日战争由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之一。

背景

地理位置

卢沟桥在北京西南郊,跨永定河(旧称卢沟河)上。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成于1192年,长266.5米,宽约7.5米,由11孔石拱组成;桥旁建有石栏,其上共有精刻石狮485个。卢沟桥高10余米,两旁栏柱石狮精工雕琢,形态各异,经马可波罗推崇,西方人称为马可波罗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旁另建有新桥;桥东附近宛平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从这里开始。

历史背景

1901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依《辛丑条约》约定,日本开始在华北驻军。清廷被推翻后,驻华日军由“清国驻屯军”改名“中国驻屯军”,驻地就在卢沟桥所在宛平城外。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制造傀儡政权,1932年3月9日在长春成立伪“满洲国”。1935年日本推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12月国民政府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应对。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之后,中国不但未发生内战,反使更加团结。1936年12月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千余人在青岛登陆,占领中国国民党市党部以武力搜索,还赴各日营纱厂殴捕罢工工人。12月23日,日本首相广田弘毅在枢密院报告,如果国民政府以容共为条件,并与张学良妥协,日本即断然排击。12月28日,关东军声称,倘中国政府接受共产主义与抗日政策,关东军将采任何必要方法,以防卫“满洲国”及“维持”东亚和平。1937年初,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再与冀察政务委员长宋哲元谈判华北经济问题,以南京不同意日方之要求,仍无结果。1月6日,中国外交部向驻华日使馆抗议,天津日机散布荒谬传单刊物。3月,外交部长王宠惠发表谈话,谓国家主权必须完整,国际关系必须以平等互惠为原则。蒋介石招待日本经济考察团,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日本停止在中国活动。4月1日,日军在上海演习。4月,日本再增兵平、津;外务、大藏、陆军、海军四大臣会议,决使华北成为所谓“防共、亲日、亲满”地区。4月2日,日海军武官与天津会商,议决兴筑塘沽港口。报纸声言扩大塘沽协定及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不令华北“中央化”、“中央集权化”,甚至有驱逐第二十九军之说。4月25日,华北日本驻屯军开始在北平、天津郊区及通县附近演习。5月,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在热河承德,田代皖一郎在天津分别召开会议,加紧压迫绥远、华北。

中国军队

1937年7月7日时,在卢沟桥附近驻防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该军是由西北军改编而成的一支精锐部队,由宋哲元任总司令,佟麟阁任副总司令兼第三十七师师长,秦德纯任第三十八师师长,赵登禹任第一一四师师长。该军共有三个师、一个独立团和一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万人。该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平津地区和维护华北的安全。

日本军方

1937年7月7日时,在华北的日本驻屯军由杉山元中将任司令官,米内光政中将任参谋长。该部队由第五师团(香月清司少将)和第一一旅团(河边正三少将)组成,总兵力约5.6万人。该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日本在华北的利益和影响力,并准备对抗中国的可能性。

事变过程

经过

事变起因各执一词
七七事变的起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日方的说法,称当晚结束演习的日军称演习地点传来枪声,并有一名士兵叫志村菊次郎的“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另一种是中方的说法,称当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故意制造枪声,并借口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企图挑起事端。

爆发

1937年7月7日晚10时40分左右,在卢沟桥西南约1.5公里处的日军演习地点,日军第一一旅团第一一四联队第三中队长宫崎义昌率领一小队士兵进行点名时,发现有一名士兵志村菊次郎不在场。宫崎义昌立即向上级报告,并请求派遣增援部队。日军司令部认为志村菊次郎可能被中国军队俘虏或杀害,于是命令第一一四联队第三大队长田中正夫率领一个排的士兵前往卢沟桥附近的中国军阵地进行搜查。田中正夫要求中国军队开放城门,遭到拒绝。日军随即向城门开火,并试图强行闯入。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双方展开激烈交火。
当晚11时许,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河野多惠子向中国外交部代理部长陈铭枢打电话,要求中国军队停火并允许日军进入宛平城搜查。陈铭枢表示愿意调查事实并尽快处理,但不同意日军进入城内。河野多惠子不满意这个答复,威胁说如果不同意日方要求,后果自负。陈铭枢则反问说如果日方不停火,是否就是要发动战争。河野多惠子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重复了日方的要求。
当晚11时30分左右,日本驻屯军司令官杉山元下令调动第五师团和第一一旅团的主力部队,向卢沟桥方向进攻。同时,日本驻华大使馆向国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12时前停火并同意日军进入宛平城搜查。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并指示第29军坚决抵抗。
7月8日凌晨5时许,日军开始炮轰宛平城,并试图从多个方向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中国军队奋勇抗击,与日军展开血战。双方在卢沟桥、永定河、通县、丰台等地发生多次激战,造成数百人伤亡。

谈判

7月8日上午10时许,在英国驻华大使爱德华·克劳利·麦克唐纳和美国驻华大使约瑟夫·格鲁的斡旋下,中日双方开始停火谈判。谈判由中国外交部代理部长陈铭枢和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河野多惠子代表各自政府进行。经过多次交涉,双方于7月11日达成初步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 日方承认此次事变是由其单方面挑起的,并对中国方面表示歉意。
  • 中方同意对此次事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报告给日方。
  • 日方同意撤回其进攻部队,并将其驻屯军限制在卢沟桥以南的一定范围内。
  • 中方同意将其驻防部队撤出卢沟桥以北的一定范围内,并将其防御工事拆除。
  • 双方同意在卢沟桥附近设立一个中日混合警察队,负责维持当地的治安和秩序。

这一协议暂时缓和了中日双方的紧张局势,也只可能是暂时,不可能解决根本的矛盾。日本依然不放弃其侵略中国的野心,而中国则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行径。

平津陷落

7月20日,日本军方在未经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下令第五师团和第一一旅团继续向北平和天津进攻。中国军队在北平城外和天津塘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兵力、装备和指挥上的不足,逐渐陷入劣势。7月28日,北平城被日军攻破。7月29日,天津塘沽也被日军占领。平津地区沦陷后,日军又向保定、德州、济南等地进攻,企图控制整个华北地区。

各方反应

中国国民党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日本的全面侵略。首先,国民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成立了国防最高委员会,由蒋介石担任主席,统筹全国的抗战工作。其次,国民政府调动了各路军队向华北增援,并组织了第一至第五战区,分别由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汤恩伯和阎锡山担任司令长官。同时,国民政府还动员了全国人民参与抗战,并发动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此外,国民政府还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并与苏联、英国、美国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也迅速做出了反应,表明了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立场。7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7月22日,中共中央发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宣言,提出了停止内战、成立民主共和政府、建立统一战线、实行土地改革等主张。8月22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了当前抗战的艰难性和持久性,并提出了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人民武装、扩大八路军和新四军等任务。同时,中共中央还积极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于9月22日签订了《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关系。此后,中共中央率领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美国军方

七七事变后,美国军方也对中日战争的形势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美国陆军参谋长马尔金·克雷格在1937年8月1日给美国驻华大使约瑟夫·格鲁的电报中,认为日本在华北的行动是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并削弱中国的抵抗能力。他预测日本将在华北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不会完全消灭中国的军事力量,也不会使中国屈服于日本的意志。他认为中国将继续抵抗日本,并可能向南方扩展战场,导致中日战争进入长期的僵持状态。他还指出,如果日本继续扩大侵略范围,将引起苏联、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反对和干涉,甚至可能引发一场世界大战。

纪念

七七事变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也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而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开始。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中国政府于1951年将7月7日定为抗战纪念日,并在卢沟桥附近建立了卢沟桥事变纪念馆,收藏和展示了许多与七七事变有关的文物和资料。每年7月7日,许多人会到卢沟桥事变纪念馆参观和祭奠,缅怀那些为抗战牺牲的英雄们,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结语

七七事变是中日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之一。这次事变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侵略者的坚决抵抗和不屈精神,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在接下来的八年时间里,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七七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人民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https://81661600.xyz/七七事变86周年/
作者
runhan235
发布于
2023年7月7日
许可协议